哦!不,大陸早就在做了。只是革命尚未成功,大家還在努力。
最近一篇報導,有個非正式統計,舉出目前大陸約有 4000 家「生鮮電商」,約 5% 處於獲利,換言之,有 95% 處於虧損。造成如此巨幅虧損的原因是因為三方面的損耗。包括了:產地品質的管控、倉儲能力、運輸損耗。
這三點的確是生鮮電商的痛點。即使是在台灣,也是無法排除這些問題。產地品質目前並沒有標準,只有電商與農友的主觀認定。例如,水果在「重量」、「尺寸」上可以很清楚分類,但是在「外觀」、「成熟度」上就很難標準化。在產地是小瑕疵,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到消費者手上,小瑕疵就不再只是小瑕疵。
畢竟,多數的生鮮蔬果、肉品,離開產地後,就開始損耗。這段時間的保鮮效果都會影響其損耗的速度。較為慶幸的是台灣本島的幅員較小,多數產品在兩三天內就可以送達目的,從產地配送到餐桌並不困難。反觀中國大陸,為了要集中保鮮再配送,就必須投資更好、更多的倉儲設備來集貨。這點確實相當不易。
國內的物流環境競爭激烈,為了節省成本,冷藏、冷凍設備反而搞壞了產品。例如,只需冷藏的水果,像是賞味期限很短的蜜棗,一般採收後放冰箱冷藏大概只能放一個星期。在太冷的環境容易凍傷,不太冷的環境反而加速表皮變黃。令人不解的,就是明明都是冷藏運輸的環境,為何國內部份運輸公司,常常會把蜜棗冷到凍傷或是表皮變黃呢?
分秒必爭的生鮮電商,除了時間,還多了運輸環境的考驗。消費者若不滿意而退貨,生鮮電商想要回收再賣出去是困難重重。一來一往不只是交通成本,恐怕生鮮產品本身也報銷了。時間加上環境,正是生鮮電商的最大挑戰。
孫利軍:阿里打通農村電商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3/1718475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暨阿里農村事業部總經理孫利軍表示,農村電商是一份投資,雖然農村電商至今為止還沒有很好的收穫,但阿里巴巴投資的是未來,更是為未來5-10年作布局;阿里巴巴投入農村電商以來,工業品下鄉金額前6個月的交易額已達1億元人民幣,而到現在為止,每2-3天成交金額就可以達到1億元人民幣,預計未來2-3年工業品下鄉規模可以達到千億元水準。
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 其中95%左右处于亏损状态
http://sc.winshang.com/news-578065.html有数据显示,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,其中仅有1%盈利,7%巨额亏损,88%略亏,4%持平,总体上95%的都在赔。据统计,我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20%~30%,大部分是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,而在国外这一数字约为3%~5%。当消费者投诉退货则意味着产品完全报废,往返运输翻倍增加了商品的损耗,进而拉高了成本。(Photo via David Lofink / Clock, CC License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